1828年,英國的伯克利夫人發明了一種自動sp的機器,叫做「伯克利木馬」,憑借這一機器,她在8年間賺取了10000英鎊,約合現在的1500w英鎊。由此可見,當時英國喜歡sp的人數有多麼巨大。
Hello,大家好,又到了一起學習有趣但沒什麼卵用的知識的時間。
之前給大家科普了「為什麼小時候打屁股會哭,長大了打屁股會濕」,幫大家解決了實踐中的方法論問題,今天想再和大家聊一聊「spank(打屁股)」這件事的歷史變遷。
在查閱歷史資料之前,許多讀者肯定和我一樣,覺得spank這件事最初肯定是用來懲罰犯錯的孩子的,然后不知道哪個勇于探索的成年人去嘗試了一下,然后竟然發現, 嗯?奇怪的化學反應出現了!從而讓spank變成了一種成年人之間的情趣。
但事實上正好相反,spank從一開始就是成年人之間的活動,演變為對孩子的體罰方式則是很久之后的事。
目前可以查到的關于spank最早的記載,來自于公元前490年,古代伊特魯里亞人的一幅壁畫。
壁畫中兩名男子將一名女子夾在中間,做著擊打其屁股的動作,而 就姿勢來看,這一行為很顯然是與性相關的,是伴隨性活動附加的調味品。
在其相關的宗教記錄中我們可以查到, 那時的宗教祭司認為,「spank」能夠提高不孕婦女的懷孕能力,因此在那時,普遍認可丈夫擁有是否需要鞭打妻子的權力。(請勿效仿)
我們可以發現,spank這件事的起源就是和性相關的,但後來因為教會的盛行,逐漸走上了一條去性感化的道路,直至近現代,再次又性感化了起來,總而言之, spank的歷史發展軌跡大致是「性感化——去性感化——重新性感化」這樣的路徑。
公元4世紀左右,天主教成了世界范圍內最流行的宗教。 Spank也在此時被引入天主教會,作為一種懺悔后為信徒消除罪過的手段。
一般的流程是,信徒犯了錯,良心過不去,便去教堂中找牧師懺悔,將自己的過錯說與他聽。牧師聽完后為其量刑,主持鞭打的儀式。牧師一邊鞭打一邊低語「愿主寬恕你」,信徒們也相信接受鞭打后,自己的錯誤便能得到原諒,死后還能進天堂。
一名男子在接受spank
「懺悔」這一過程是神圣的,而「性」這件事除了用作生育以外,在當時被視為是極其骯臟的事,我們在「孤獨的性:[手.淫]文化史」這篇科普中曾經聊過,當時的環境里,如果有人不以生育為目的而實踐性,例如[手.淫],同性[性.行.為],會被視為最大惡極,如果有人鼓吹性的快樂,則會被釘在十字架上燒死。
這就導致「spank」成為教會官方的懺悔手段后,為了維護它的神圣感,它必須要與「性快樂」進行剝離。
但不可否認的是,有些人被spank就是會產生性喚起的,生理反饋不因任何人的規定而產生改變。
李銀河的《虐戀亞文化》一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案例:
一個修道院自定了一種私下的自我鞭笞活動。每個周五的晚上,修女們要反思這一周犯下的錯誤,然后自我鞭笞以懲戒自己的靈魂。
有兩個修女對這種活動感到不安,因為它帶來一種模糊的快感。這種快感來自于當眾接受鞭笞的羞恥感和被鞭笞時受虐的快感。而她們的痛苦在于,對自鞭活動產生性快感,這無疑又增加了一項需要懺悔的新罪。
然而懺悔地越多,鞭笞就越頻繁,快感就越強,懺悔的感覺和模糊的快感不斷疊加,這使她們覺得自己的靈魂受到了永恒的玷污,每天都飽受折磨。
因spank產生快樂而被懲罰的橋段不斷出現在后世的文藝作品中
這樣明面上的,官方口徑的,將spank與「性快樂」的剝離,一直持續到維多利亞時代。
經過了文藝復興的洗禮,自1860年代開始,歐洲各國都不同程度地陷入了宗教和教會統治的危機,其中以英國最甚。
主要原因是當時英國的科學發展走在世界前沿。萊爾的《地理學原理》和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對宗教的「上帝創世說」沖擊巨大,一批具有自由主義思想的宗教思想家直接就《圣經》展開了一輪審視與批判,名為《摩西五經與〈約書亞記〉的批判考察》。
來自內外的詰問使得神學節節敗退,宗教的信仰陷入了全面的危機。到了19世紀中后期,宗教普查表明,經常去教堂做禮拜的人已不到英國總人數的一半,更別提去接受牧師的鞭笞了。
在這一時期,spank開始與宗教解綁,重新回歸到了一項人類的自主活動上來。于是便開啟了 spank文化發展的黃金時代。
在那個時代里,誕生了無數spank的作品與服務,甚至圍繞這一文化建立了完整的經濟生態。
當時英國一些[色.情]club里開始提供「spank」服務,無數男女趨之若鶩地想要去體驗,著名詩人斯文賓(Swinburne)便是倫敦環路7號鞭笞club的常客。他寫道, 「當一位優雅的有教養的夫人以體面的姿態和雅致的態度揮舞皮鞭時,施刑和受苦都變成了一種真正的歡樂……」
一些劇院順勢推出了spank演出,通常是鞭打女性演員,根據記載,在一場演出中,一位修女扮相的演員走上舞台,然后開始脫衣,脫至緊身衣時,演員高喊,「我為自己的半裸深感羞愧,院長嬤嬤,請全力鞭打我吧。」與此同時,另一位演員開始賣力地鞭笞……
一些藝術工作者也開始從事spank主題的插畫漫畫創作
1828年,英國的伯克利夫人設計了一種spank機械,被人們稱為「伯克利木馬」(Berkley Horse)。它外面包有皮革,可以使受鞭笞者選擇任何一種角度和姿勢,然后全自動地進行鞭笞。
「伯克利木馬」名聞遐邇,遠播到德國,因為除英國人之外,德國人也屬于特別熱衷于這一活動的民族。 伯克利夫人僅因這一項發明在1828~1836這8年間就盈利10000英鎊,換算到今天的購買力,大約值1500萬英鎊。由此可見,當時英國有spank愛好的人數量有多大。
除性之外,spank這個活動還流傳到了軍隊里,變成了當時英國軍隊中違反紀律后的懲罰手段。
大家知道為什麼現如今spank的工具啊,拍子啊,都長這個樣子嗎?長長的,方方的,像槳一樣。
那是因為當時在英國海軍里,沒有專門的spank道具,于是最流行,最方便的spank道具就成了手頭的船槳,久而久之便流傳了下來,許多sp工具都做成了船槳的樣子。
這一時期的名人都或多或少受到spank文化的影響,例如 著名的哲學家尼采,他就說過,「如果你到愛人那里去,別忘了帶上鞭子。」
《虐戀亞文化》中也引用了一個俄國農婦的故事來說明它到底是多麼深入人心:
一個名叫約頓的德國人到俄國去,他很喜歡這個國家,就定居下來,娶了一位俄國妻子。他非常愛她,一直對她很溫柔,但她卻總是露出一副不太滿意的表情,總是不斷地嘆氣,目光低垂。這位丈夫就問她這是怎麼了,因為他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事。
」他把她抱在懷里,懇求她告訴自己,什麼事做得不對,無意之間傷害了她。他妻子說:「不是別的,只是在我們這里有一個習俗:鞭子才是真愛的標志。」直到約頓接受了這一習俗之后,他的妻子才開始真正愛她的丈夫。
1936年,一個名為賽賓斯的人出版了一本書,名為《Spencer Spanking Plan
(賽賓斯打屁股計劃)》,在這本書中,他明確地提出了一個口號, 「不要抱著憤怒去spank,而要抱著愛。」
這本書幾乎所有內容都在安利spank這件事如何在婚姻內給夫妻雙方增加情趣,可以看成是一本夫妻廁所讀物,但之所以把它單獨列出來,是因為它最早提出了 「無論spank是為了懲罰還是娛樂,關鍵在于被打屁股的人是否愿意。」這一概念, 可謂「知情同意」原則的先驅。
當然,好景不長,這一黃金時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也跟著結束了。
一方面二戰加劇了持不同立場國家之間的文化割裂,另一方面,戰后各個國家幾乎都加強了對于文化作品的審查,以德國為例,原先一票熱衷于寫bdasm&spank情色文學的作者都不得不轉入地下或隱姓埋名。
大約到了20世紀末,關于spank的討論才又多了起來。
這時的討論主要集中在針對兒童的體罰行為。2009年的一項研究表明,童年時期,每年被皮帶、槳、刷子等物體拍打至少12次的孩子,大腦中產生的灰質會變少,在成年后更易導致攻擊性和精神疾病。
美國的許多州也把禁止體罰兒童寫進了法律。這一時期,大部分人已經能夠認識到賽賓斯所說的,「不要抱著憤怒去spank,而要抱著愛。」
在這一時間段內被廣泛討論的還有成年人spank行為背后的快感聯系和權力關系。
心理學家瑞克寫道,他觀察一個女性鞭打男性的案例,發現被鞭笞者最快樂的時候是知道自己要被鞭打,做著鞭打準備的時候。他發現對鞭打的期待比鞭打本身具有更重要的作用,他說, 受虐的快感更多地依賴于對痛苦的期待而不是痛苦本身。
而關于spank的權力關系,我讀到一個真實的有趣案例,就用它來說明吧,也作為本篇的結尾。
1987年,英國法庭對一位專業提供虐戀及spank服務的婦女培因(Madame Cyn Payne)進行了審訊,史稱「培因夫人案」。
當時警察從她家里搜出來了幾麻袋用來虐待人的工具,手銬,項圈,腳鐐,皮鞭等等,于是懷疑她涉嫌虐待。
法官問她,你這些東西都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她回答,我有兩個奴隸,他們負責我所有的家務,打掃、做飯、洗衣等等,作為報酬,我不給他們錢,而是給一些羞辱和體罰。
法官又問,那具體是怎麼做的呢?
培因繼續很平靜地回答,通常我會向他們頒布我自己的 法律,如果有人違反了,會有一個 審判的儀式, 告訴他違反了第幾條,通常這時候另一個奴隸也需要 在場作為觀眾,這會增強被審判者的羞恥感,然后就是執行, 寫一份宣判書讀給他聽,再給他 戴上鎖鏈, 監禁一段時間或者走上鞭笞台接受我的鞭笞。這就是他們的報酬。
法官聽完之后搖了搖頭,然后 開始了審判,告訴她 違反了第幾條法律,罪名是「非法拘禁」等等,這時候所有的 陪審團都成了觀眾,望向培因,然后法官開始 宣讀她的宣判書,告訴培因她被判處了 18個月監禁,然后給她 戴上鎖鏈,關進了霍洛威監獄。
福柯有句話很適合作為此案的評價, 「通過戲劇性的模仿撕開權力偽善的面紗,這正是虐戀關系的諷刺力量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