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一個女孩聊了一個問題:管教才會長久且有效?她提出了這樣的疑惑
柏林字母圈我理解是這樣的,管教的態度必須是嚴肅的,但嚴肅絕不是不講道理固執己見,在管教的過程中應該是多鼓勵,在反思逃避的時候才需要多訓斥,但很多人在你剛遇到問題的時候,就直接開訓
這是很常見的管教對話,很多人會通過這樣的方式展現出自己的嚴肅,而你的確一開始因為恐懼也不敢亂皮,所以開始還有點用。
但是問題在于,這樣的確樹立起來了威嚴,是建立在了被管教人的內疚上,當管教者因為你的問題而展現出憤怒的時候,你最大的感受便是恐懼。
因為害怕,所以不敢擺爛,但是你更積極的學習了嗎?并沒有, 你只不過是把玩手機這樣明顯的擺爛轉化為了發呆低效學習的隱性方式。
這種通過害怕恐懼等方式建立起來的自律是脆弱且短效的,這樣的感受很難轉化為積極的動力,所以時間久了你就放棄了被管教,而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嚴肅的態度去鼓勵,是堅守底線和原則的變通
鼓勵不代表對方沒有嚴肅態度,能感受到兇固然是好事,但是不能為了兇讓自己變的內疚,記住, 管教是目的為了讓你更有動力,這需要的是積極的支持,而非消極的批評,這才是管教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