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刷后台,看到這樣一條留言,希望講一下BBW。
作為一名從來不算瘦,而且欣賞肉感身材的微胖人士,我關注這個詞也有一段時間,就趁科普的機會自己也漲漲姿勢好了。
在各大內容平台,搜索BBW,可以看到各種關于「標準」的說法。比如我在小紅書上隨便一翻就能看到一個所謂的標準:身高168以上體脂率30以上體重170以上。
大碼美女要「大」,所以身高太低都不行,要168以上,已經達到山東女性的平均身高,那像我這樣一米六零的就不行,充其量只能是小胖子。
不過我問了朋友,一個有多年混跡于推特、telegram豐富經驗的原教旨主義bbw控,他表示他個人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幾項參數標準(雖然這不重要,世上本沒有標準,誰的聲量大了,誰就成了標準。
什麼是「BBW」?
BBW是英文Big Beautiful Woman大碼美麗女生的縮寫。
BBW大致上是統稱,還會按體態分成幾個類別。外網上有個這樣的圖,可以參照了解一下各個名詞。
因為這一詞起源于歐美,所以在原始定義里也是按照歐美的身材來分的,你肯定覺得這個圖上的身材離譜,畢竟在亞洲,你真的看不見幾個這樣的身材。但在歐美似乎就沒那麼違和?打開考研網站搜索SSBBW,真有不少圖中這樣的。
愛好者當中常提到的類型主要是下面幾個:
1.curvy(曲線分明、凹凸有致的),多肉且有夸張的🐻腰臀比例,典型比如卡戴珊,以及在微博上很火的韓國模特ssunbiki。大眾審美容易欣賞的「BBW」,基本都屬于curvy這一類,🐻大臀翹腰細的。
圖片來自ins:ssunbiki2.chubby(微胖的),身體各部位均勻地鼓起來,也有用thick,fat形容的。
「微胖的女生更好抱」
3.plump(豐腴圓潤的),程度介于chubby和BBW之間。
4.BBW(大碼美女),肥胖(但臉好看)的美女。
5.SSBBW(超大碼美女Super-Sized Big Beautiful Woman),身形堪比米其林輪胎人的那種。
要看一個詞條是不是真的被廣泛使用,最好的辦法就是去考研網站上搜搜就知道——
嗯,BBW這個分類下的內容數量相比其它一騎絕塵,人氣著實是相當高了。
Fat fetish(脂肪戀物癖)
在起源的歐美亞文化圈里,BBW往往是和Fat fetish(脂肪戀物癖、戀肥癖)相聯系的,這是一種對于超重或肥胖者的體重體型產生的性吸引,大部分都是異性戀,且主要是男性針對女性,在美國甚至專門有幫助脂肪戀物癖男性尋找肥胖女性的民間機構。
和彩虹旗、皮革戀物驕傲旗一樣,脂肪戀物也有自己的「驕傲旗」——
上下的黑色條紋代表了脂肪戀物經常產生交集的其他亞文化,包括BD5M和皮革戀物等。
中間的香草色、粉紅色、巧克力色分別代表的是香草(不是和kinky相對的那個香草)、草莓、巧克力三種口味,這些口味經常用在常見的高糖高脂零食中,糕點、餅干、冰淇淋啥的,跟「脂肪」這個點也是很呼應了,看一眼都要長脂肪的程度。
關于脂肪戀物一直以來都存在很多爭議——有社會學家提出,脂肪戀物癖通過物化女性的體重,強化了體重對于女性外表的重要性,而對于男性體重往往沒有這麼苛刻的標準,因此也加劇了性別不平等。
但也有不少支持的聲音,認為小眾圈子給身材「不完美」的人帶來了獲得自信和肯定的機會,有利于構建多元審美,不局限單一標準。
意思是,既然人的外貌注定會千姿百態,總有部分人的先天條件不符合主流審美(比如喝水都會胖的),而且主流審美又暫時很難扭轉。那對于個體來說,與其在同一條主賽道上往死里卷也卷不過,不如尋找一些適合自己的「小眾長尾賽道」,從固有標準中跳脫出來,看看新的世界,總有適合自己的蘿卜坑。
支持者還認為,自己的某項特點在伴侶眼中顯得「有價值」,為什麼就是物化呢,在每一種「正常」的性偏好中,不也都存在「利用」嘛?
有的人尋求利用一個胖子來滿足自己的性偏好,就像有的人尋求利用苗條的伴侶來滿足自己的性偏好,有的人尋求利用肌肉魁梧的伴侶來滿足自己的性偏好,有的人尋求利用性格宜人的伴侶來滿足自己的情緒偏好……一樣的罷了。
難道是說,因為胖的身體天然是被判決為「有問題的」,所以對胖的人產生任何興趣的人也是「有問題的」麼?
(關于上面這部分爭議,大家可以在評論區講講自己的看法)
迷戀肥胖的是與非脂肪戀物者們的目的、審美偏好、觸動點也是因人而異,比如有人出于覺得 肉肉的擁抱起來手感好。
有人因為覺得 豐腴的身材是健康的象征,在遠古時期,高體脂率代表了生存能力強、抗風險能力強,存在身體里的脂肪就像存在腰包里的錢錢。雖然現在我們早就不需要風餐露宿,有上頓沒下頓,但這種刻在基因里的審美還是延續了下來。
還有的人迷戀的是巨大柔軟的體型帶來的沖擊、壓扁的感覺,關于這有一個專門的癖好叫「 squashing」,怎麼玩的自行想象吧。
一個朋友(男)就是這種XP的二次元版:
「我有一些sub屬性,也是BBW控。最早這個趣味點被激發出來,是因為一個獵奇向的本子,有個畫面是一個女性角色,擁有巨大到離譜是正常身體的好幾倍的胸和肚子,趴在地上,像一團碩大的蟻后。
那種驚人的存在感,給我的既往認知形成了奇妙的沖擊。每當我看這類作品,都會不禁幻想自己被這樣重量級的觸感和硬核的重量疊加之中,體驗最極致的碾壓。
其實我代入性別互換去想了一下,如果換成我是女的,看到巨胖的男角色,就沒有那種感覺了。或許是因為,在大眾的觀念里男性一貫都被視為力量的代表,因此當一個男性角色擁有毀滅性的重量時就沒有太多反差感,而如果是一個巨大化,重量感的女性角色,就會帶來不一樣的奇特感受。
我的趣味僅限于二次元,幻想是幻想現實是現實。我沒有實踐的想法,對于在現實中找dom這件事我是無感的。如果現實中的朋友因為自己超重的身材而煩惱,我也會希望他/她成功減下來,我只是滿足于通過幻想,給自己構建一種被某種力量壓迫、裹挾的體驗。」
還有一種很極端的點在于 喂食增重(Gaining&feeding),這種關系類似于DS,通過持續地給伴侶喂食、看到增重效果的反饋當中,體驗「改造」的過程,獲得掌控的權力感, 但比起常規扮演式的DS,被喂食者則需要極大讓渡自己的健康和便利,非常不理智。這個當作圍觀大千世界之奇妙就行,千萬不要嘗試!
國外的一名24歲女孩就分享了她的經歷,她17歲的時候體重170kg,認識了一個大她十歲的戀肥癖男友,之后男友就以各種誘導的形式給她喂食,鼓勵她參加大碼選美比賽,以不夠胖為借口繼續增重,直到她被喂到了222kg,幾乎被困在床上活動不能。
當她被肥胖導致的各種疾病折磨,決心減肥,男友卻憤而和她分了手,因為瘦下來的她不能再滿足他的癖好了,而承擔肥胖代價的只有她自己……幸運的是後來她通過自己的努力,甩掉了一百多千克,現在瘦到了80kg。
在一些身材已經明顯影響健康和生活的BBW的評論區,也經常可以看到類似的評論:「一定別減啊,你瘦了我們吃啥」。
國內社交網絡上的「BBW」
雖然我們主流的審美還是白幼瘦、骨感身材、BM女孩,明星們為了上鏡,真人往往比鏡頭里看到的還要瘦,打開抖音也全是高高瘦瘦的小姐姐在跳舞。但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 現實 世界里,真的沒那麼多易瘦體質啊!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公報》顯示,2020年我國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已經達到 50%(超重率和肥胖率相加),超過半數了都。BMI在24~28之間為超重,超過28為肥胖。
如果上網上多了對人類身材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不妨去捷運里、廣場上看看,感受一下真實的人類。
當然,視覺觀感胖瘦不僅和bmi有關,還和體脂率有關(比如我BMI算下來21屬于正常,但體脂率超過平均了,看著就是虛胖的畫風
「BBW」、「chubby」、「大碼女生」標簽的在各個平台上數據的火熱,證明微胖身材真的是有群眾基礎。
不過關于體重的討論仿佛總是和爭議離不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小紅書上看到一個120斤的女生,發自拍帶了BBW的話題,被罵到重新推文道歉,有評論說120斤根本不算BBW,這是在加速BBW的「內卷」。我一時之間竟然覺得雙方都能共情。
一方面,或許在那個120斤女生的過往經驗里,接受過很多肉感、微胖的評價,她看到大碼美女的話題就加了,沒什麼惡意。
另一方面,那些擔心體重不達標的人讓BBW內卷,出發點也能理解。畢竟胖的人本來話語空間就被審美霸權擠壓的夠艱難了,再來些體重輕的人卷一卷,說不定就演變成又一個「與素顏和解」內卷事件呢……
在BBW帖子的評論區,還隨處可見勸告博主警惕使用BBW標簽,以防被男性利用的評論,雖然顯得有那麼一點突兀,但講真也不無道理。
我朋友@親愛的秋遲,一位BBW美女(在國內標準里算big,但嚴格來說屬于curvy,所以她一般不用BBW稱呼自己,而是說大碼),她跟我講她的私信里,經常會收到一邊貶低,一邊又暗搓搓地試探想約的那種。確實會有別有用心的人尋思著胖子好約、壓抑啊、不自信啊什麼的。
有的人贊美BBW,是因為他對于身材審美的多元性很包容,認為不一定非要瘦,肉肉的也很好看。有的人贊美BBW,是覺得胖的人在東亞審美觀的禁錮之下比較壓抑、好約。
兩個人表現出一致的行為,說出一致的話,但內心價值觀、利益點也可能完全不同,甚至相反。
我們從未像如今這樣享受到互聯網的極大便利,使那些亮點再獨特、再小眾的人都能和相對應的垂直關注者們產生連接。但每個圈子不是完美的孤島,當各種價值觀交互碰撞產生混亂的局面,分辨真誠的人和別有用心者,就極為重要。
這讓我想到了以前看過的一張經典截圖,一名肉感漢服小姐姐曬照,評論里一人在那夸,另一人說「真希望你和她一樣」,那人回復「人身攻擊有意思?」
淦!城市套路深,本胖紙想買票回農村,人類真復雜,本胖紙想穿越回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