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
成為了他的sub后,有一天我問他, 你為什麼會選擇我呢?
他說,因為你會為了討好我做一些特別低賤的事。
我說,也會有別人愿意這麼做吧,為什麼偏偏選擇我呢?
他說,因為你現實生活中很強,所以你做起來給我的感更好。
我說,如果我有一天累了,現實中躺平了,不再那麼強了,你會不會就不要我了?
他說,你這樣講就有點無理取鬧了。
我說,我有點沒有安全感嘛。
他說,沒安全感是對的,有安全感了你就會停止進步。沒安全感時你會為了哪怕一點點獎勵就拼盡全力, 不給你安全感也是為了讓你變得更好。
我說,沒有安全感會讓我焦慮。我至少需要確定你不會拋棄我,你說我會討好你,現實里很強,那麼如果遇到更強的、更會討好你的人,你是不是就會不要我?
他說,這叫我怎麼回答?我說不會你也不信,所以歸根結底,你得想辦法變得更強、更會討好我,打敗所有人,我就不會拋棄你了,你也就不焦慮了對吧。
以上對話基本反應了我們的日常相處模式,日常相處起來就很焦慮,而一向他傳達焦慮,他也就很煩躁,就是想問問,如何解決自己這種焦慮的狀態呢? 畢竟讓他覺得煩人也反過來讓我覺得沮喪。
回答
我大膽猜測一下,提問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應當表現很優秀,其工作或學習表現應該遠超了大部分同齡人,但這樣努力且焦慮的狀態也讓她想要放松逃離,于是便想遁入一段DS關系中,尋找一些松弛、不用自己做決定的場景。
但萬萬沒想到,DS關系非但沒有讓她放松,反而從另一個維度讓她焦慮,于是現實生活與親密關系中的重焦慮疊加,讓她覺得喘不過氣來。
我覺得這一困境是雙方一起鑄就的,其中她的Do占9成鍋,投稿者自己占1成鍋。
上野千鶴子在《從零開始的女性義》里說,「很多毒父母喜歡對子女說‘這都是為了你好’, 但很少有人意識到,‘為了你好’其實是‘為了我好’。」
在這段關系中, 此Do就是把「為了我好」偽裝成「為了你好」的「毒父母」。
「有安全感會讓你停止進步的,你要變的更強呀,這都是為了你好。」
「想辦法變得更強呀,只有這樣才能不焦慮,這也是為了你好。」
千萬別信這些甜言蜜語編織起來的謊言。其實才不是呢,他明明是想說——
「我怎麼能給你安全感呢?到時候你發現我不會拋棄你了,不再賣力討好我怎麼辦?不行,為了我的愉悅,得讓你更具危機感地學習如何服侍我。」
「我怎麼能允許你擺爛呢?你一擺爛,我怎麼去和朋友炫耀‘我的sub如何如何優秀,但是跪在我腳下的時候如何如何反差’,你一擺爛,怎麼滿足我的各種幻想?不行,必須得讓你焦慮,美其名曰‘督促你進步’。」
這里不是說dom不應該對sub有要求,而是說,不要把自己對于sub的要求偽裝成是為了sub好。
這麼做的傷害真的很大,一旦這麼偽裝了,sub如果沒有表現好,就會對自己產生強大的心理負罪感和壓力。不再是「人的要求我沒能做好」,而是「我連為自己好都做不到,還需要主人為我操心,我真是太沒用了。」
試想一下,假設同是dom要求自己的sub穿裙子出門——
一位dom對sub說,「我想讓你穿裙子出門,因為我就想看你性感的樣子。」
而另一位dom則說,「我想讓你穿裙子出門,因為你需要鍛煉自己在人前的自信,你看日本高中生都必須穿裙子的,這都是為了你好。」
如果sub穿裙子出門后遇到了意外,比如意外走光或者被人議論,第一種情況下她大可以說,「都怪你,要看我穿裙子,差點讓我社死,你幫我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而第二種情況她大機率會想,「主人明明是為了我好,可我還差點社死了,我真是太沒用了吧。」
我知道許多Dom都愛這樣的話術,因為這麼做會讓sub更加無法拒絕自己的要求——「為了我好你或許可以拒絕,但為了你自己好,你還好意思拒絕嗎?」
但相信大家已經看出了「為了你好」這種邏輯的惡毒之處, 它推卸了說此話一方的責任,明明是讓對方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但出現不好的結果時「我」卻不承擔什麼責任,因為是「為了ta好」嘛,我也是出于好心,關我什麼事呢?
責任推卸地一干二凈,化為雙倍的負罪感降臨在對方身上。
因此我 非常不建議各位讀者們學習投稿中這位dom的說話邏輯和方式,它有可能對你的sub產生很深的傷害。
我的建議是,dom有要求,那就直接說自己有要求,提出來和sub討論便是,沒什麼值得拐彎抹角的。
「我需要你練出腹肌來,不是為了你的健康,就是我想飽飽眼福。」
「我需要你不熬夜,不純粹是為了你的健康,更多是你熬完夜黑眼圈、長痘痘、頭髮冒油我看著很不爽。」
沒錯, 大膽去承認,我需要你「為了我好」去做一些事,而不是「為了你自己好」。
這時對方便會去想,ok, 那我為你改變,為你付出,你又會為我付出什麼呢?是否能給我需要的陪伴、、唯一性、責任心,安全感?
一來一往之間,這才是對的相處、磨合邏輯。
提問者之所以陷入焦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的dom把每一件需要她做的事都偽裝成了「為了她好」的事,以至于當她想提出自己的需求(安全感)時,她發現自己甚至在道德上都站不住腳了—— 「我的dom每件事都在想怎麼為了我好,我卻還要自私地問他索要安全感,讓他覺得煩,我真是太渣了。」
這也是提問末尾,我看到那句「讓他覺得煩人也讓我覺得沮喪」頓感心痛的原因, 連親密關系中最基本的需求,都已經被對方四兩撥千斤地化為了刀子,插進了提問者自己的胸膛里。
再說說提問者自己為什麼會有1成的鍋。
首先,我覺得「安全感」這件事,少部分是對方給的,大部分終究得來源于自己。
當提問者想要無限依附于自己的dom,將他作為自己唯一的安全感來源時,悲劇就已經注定會發生了。
如果不能明白這一點,就算離開了這位dom,下一個,下下一個,他們也許會好一點,也或者壞一點,但總體結果不會有什麼不同。
所謂大部分安全感來源于自己,是指一種親密關系中的自信:有你,有一定的支持,我的生活會變的更好;但是沒有你,我的生活也不會因此毀掉,無非是以前有人陪我一起駕船遠航,現在需要獨自揚帆罷了。
船,是我自己的,沒有你我也不會沉入海底,這艘船就是自己賦予自己的安全感,包括財務安全、安全等等, 它對應的是我們處理關系危機,應對拋棄、背叛和自己獨立轉身離開的能力。
我知道,這對于sub們有點吹毛求疵,因為dom們總是在鼓吹「把一切都交給我,這樣你才會是個好sub。」如何能做到既把一切給ta,又不完全依賴他呢?
這也正是我想對提問者說的,如果你的dom也曾跟你說過類似的話,那麼千萬記住, 不要做一個「好sub」,要做一個獨立的人。
我想讓你知道,從你的提問來看,你做了一切的事情,做反差、低賤的活、干所有討好他的事,但他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享受然后評價你。
「今天表現不錯,你看我說吧,讓你沒有安全感會表現的更好。」
「繼續努力呀,比別人都好我就不會拋棄你了。」
你會因為他的評價開心或者流淚嗎?
但其實你的價值不需要經由「他的評價」來實現,你也不需要因為他帶給你的焦慮而自怨自艾。
如果一段親密關系帶給你的盡是些糟心事,那麼就可以考慮揚帆起航了。
至少世界和我們都還愛著你。